110學年度 八堵國小 連明偉教師
教科書版本 | 自編 | 領域科目 | 社會 |
---|---|---|---|
備課日期 | 2021-12-15 13:00:00 | 備課地點 | 烹飪教室 |
授課日期 | 2021-12-21 13:00:00 | 授課地點 | 創客教室 |
議課日期 | 2021-12-21 14:35:00 | 議課地點 | 烹飪教室 |
學生人數 | 12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5年級 | 授課班級 | 甲班 |
教學時間(分鐘) | 40 | 教學策略/型式 | 跨領域(含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教學 |
基隆市八堵國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社會課[臺灣的原住民]教學計劃
設計者:連明偉
實施年級:五年級
課程時間:240分鐘
一、設計理念:
「原住民族」目前是臺灣這塊多元族群的土地上的居民中最早定居在此的族群,自荷西時代開始,數百年來皆接受外來政權的統治與衝擊,文化的離散與族群的沒落似乎成了他們的宿命。希望能藉由以原住民族群為主的主題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內涵及其於今日社會所遭遇之困境,並謀求解決之道。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以自製投影片,輔以文章與影片來認識原住民族,學生雖無課本,但必須做筆記,筆記即為課本,期使學生通過手寫,更加加深對課程內容的印象。
2.學生先備知識分析
小朋友們已了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是臺灣目前已知最早的南島語族文化,也知道十三行文化的居民是平埔族的祖先。
3.教學方法分析
以少量講述配合大量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可自行推論,可以學校筆電現場查資料,可以分組討論,以多元的方式探究。
三、教學設計:
1.學習目標:認識臺灣的原住民及了解原住民在今日社會的問題困境,思考解決之道。
2.核心問題:原住民族在今日社會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我們能如何解決?
3.重要知識:原住民的定義、臺灣的原住民有幾族、原住民各族分佈在哪些地方、原住民各族有哪些祭典、原住民各族的人數與在臺灣所佔的人口比例、什麼是高山族與平埔族。
4.概念理解:何謂原住民、文化該如何保存、何謂強勢文化、何謂弱勢文化。
5.過程技能:找資料時能迅速掌握關鍵字,閱讀資料能理出重點,以表格整理資料,能以自身先備知識為問題做出推論。
6.教學準備:教師編寫好上課需使用之投影片,備妥課程中需用到的影音與文字資料。
7.教學流程:
[第一節課]
教師先展示投影片,明白告訴學生,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國家。並問學生,就他們所知,臺灣有哪些族群?老師把學生的回答寫在黑板上。
以族群中的原住民為主,告訴學生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系民族,請學生打開筆電查詢何為南島語系民族,並發表自己所查到的定義,再與其他同學所查進行整合,共同討論出一個全班都接受的定義,並記在筆記上。
展示南島語系分布圖與Google地球,讓學生發現南島語族分布最北端即是臺灣。
[第二節課]
請學生先打開筆電,查出臺灣的原住民族定義,並發表自己所查到的定義,再與其他同學所查進行整合,共同討論出一個全班都接受的定義,並記在筆記上。
告知學生臺灣目前法定原住民族共有16族,請學生查出是哪16族,分布在哪些地區,各族人數,查出後在筆記本上以表格整理出來。
教師打開臺灣原住民族分布圖,請學生以自己的文字資料進行對照。
請學生回家查查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
[第三節課]
教師告知學生「尊重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原住民的傳統觀念,從哪些實例可以看出來?與漢人移民有何不同?並將大家的發表在筆記上整理成心智圖。
請學生查出16族的主要祭典及舉行時間,並整理成表格。
[第四節課]
老師播放三段新聞報導,突顯觀光與原住民族傳統祭儀的衝突。
請學生討論原住民族的傳統祭儀與觀光之間的關係,並請學生在筆記上寫下自己的看法。
教師以投影片講述「王光祿事件」的來龍去脈,請學生討論當原住民族的傳統與現代文明社會的法律相互衝突時,該怎麼辦?並請學生在筆記上寫下自己的看法。
[第五節課]
教師展示投影片,以宜蘭的噶瑪蘭族無法被承認為原住民為例,與全班一同討論,到底具備有什麼樣條件的人才是「原住民」?
以投影片展示清領時期至今,官方對原住民稱呼的演變,與學生討論其代表意義。
請學生回家查詢何為「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並將所查到資料寫在筆記上。
[第六節課]
全班一同討論「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定義,教師以文章講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爭議,並請學生發表看法。
與學生討論在今日,原住民文化已成為弱勢文化,該如何維持或發展原住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