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 東信國小 趙許承教師
教科書版本 | 南一 | 領域科目 | 綜合活動 |
---|---|---|---|
備課日期 | 2022-12-21 13:30:00 | 備課地點 | 501教室 |
授課日期 | 2023-01-04 10:30:00 | 授課地點 | 501教室 |
議課日期 | 2023-01-18 10:10:00 | 議課地點 | 會議室 |
學生人數 | 20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5年級 | 授課班級 | 501 |
教學時間(分鐘) | 80 | 教學策略/型式 | 跨領域(含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教學 |
綜合活動五年級戶外探索之旅教學教案 教材來源 綜合活動(南一版)
五上教學指引 第五單元戶外活動任我行
教師學校教室的教學流程(五節課)
一、引起動機 教師利用綜合活動課本第54 ~ 55 頁情境圖,戶外探索之旅出發了!教師帶領學童依照預定的交通方式到達計畫探索的地點。 往返路途及活動過程中,教師宜隨時提醒、注意學童安全,另可徵求隨行家長,並給予學童足夠的探索時間。 教師可提醒學童在往返的路途中,亦不忘隨時觀察並記錄。在這次的班級戶外活動體驗中,你對於自然與人文景觀有哪些了解?請將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二、發展活動 (一)戶外探索體驗 (1)教師指導學童仔細觀察該地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和特色: 1.仔細觀察這些戶外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傳達出哪些訊息?在旅途中,有哪些部分讓你覺得驚喜或印象深刻?哪些部分會讓你感到擔憂? 2.這些戶外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 ※指導要領:教師引導學童運用眼、耳、鼻、手等身體器官,以及攜帶的各項工具觀察戶外環境。 (2)學童在進行人文與自然景觀探索時,可依據探索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各種面向,參考之前於教室中討論出活動流程,進行觀察與探索。
(3)教師可引導學童思考人文與自然景觀與自己的關係,例如:觀察到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回想自己的生活態度;人類對改變地形,提供自己生活的便利;人類為了生活的便利,改變自然景物,但這對自然環境是否公平。 (4)自然景觀部分,從植物生長和環境的依存關係,思考自己與生活環境的關係。例如: 1.這條登山步道的景色,可以欣賞四季的林相變化。 2.溪中有許多魚蝦,溪畔有鳥類在覓食,這裡的水質應該很好。 3.對面山上種植許多檳榔樹,有出現土石崩塌的情況。 4.親水公園有許多烤肉後留下的垃圾,變得很髒亂,也汙染水源。
(5)觀察人文景觀去探索人與環境的互動,並且了解人文與自然之間的連結,例如: 1.根據鄉公所網站的資料顯示,這裡的村落土壤貧瘠部落土壤貧瘠,為了生存而種植耐旱的樹豆及番薯。 2.單伸手的建築是因為土地狹小沒有辦法興建三合院,加上當時從大陸來臺時家眷帶的少,所以建築捨棄「三合院建築」只做「單伸手建築」。 3.農村稻子收割季,親朋好友總會趕來幫忙,割稻是有酬勞的差事,所以主人會準備割稻飯,讓大家填飽肚子。 4這裡的居民多是漁夫,為了祈求出海捕魚豐收和平安,許多村子裡都有媽祖廟。
(6)教師指導學童除了規定的觀察記錄之外,還可以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景象或現象記錄下來,記錄的方式可多元開放,例如:拍照、繪畫、錄音等。
(二) 戶外探索省思 (1)教師提問並引導學童思考與發表:「經過『探索自然與人文景觀之旅』後,你對大自然環境有哪些新的認識與了解?如何利用面貌多樣的戶外環境,享受戶外生活的樂趣。」學童可能的回答: 1.河濱公園整治後多了自行車道,騎自行車時風吹來的感覺很棒。 2.我們可以利用假日到附近的登山步道去爬山,感受大自然的奧袐。 3.可以和家人到郊外露營,體驗野外生活。 4.這個生態公園,經過生態復育,透過風、昆蟲、動物等媒介,將植物的種子自然帶到公園裡,自由發芽成長,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動植物。 5.沿著堤岸散步很涼爽,而且可以看到許多招潮蟹和彈塗魚。
※指導要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海岸、公園、步道、保護區、國家公園等幾個自然環境來進行分享並出建議。 (2)教師鼓勵學童相互給予回饋,並適時補充及鼓勵。
(3)教師請學童參考綜合活動課本第57 頁的圖例,說明並引導學童思考與發表:「你可以如何透過戶外活動的參與,展現自己的專長,擴展生活視野?」學童可能的回答: 1.月世界的景觀很特別,我們可對這些特殊地形進行研究。 2.在生態豐富的河岸溼地進行生態觀察,我曾經參與生態專題研究。 3.泥火山的噴發和當地的地質有很大的關係。 4.在水火同源的地點,崖壁上冒出的天然氣可使點燃的火焰不熄滅,同時又有泉水從崖壁細縫中流出。 ※教師指導要領:本活動主要是以學童在探討之旅所觀察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主要探討方向。
(4)教師引導學童反思: 1.經過戶外探索之旅後,你知道這些戶外自然和人文景觀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2.在戶外生活中,可以怎樣珍惜、親近美好的戶外景觀?對於受到破壞的部分,可以如何改善? 3.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多樣的戶外環境,享受戶外生活的樂趣,擴展生活視野?
(三) 戶外探索主題展 (1)教師請學童參考綜合活動課本第58、59頁的圖例,接著再說明:「請把你在這次戶外活動的體驗和發現做個整理,再與小組伙伴共同完成『自然與人文景觀之旅』主題介紹海報,依照原本戶外教育探索活動的分組呈現活動成果,一起欣賞大家的發現和記錄,並給予回饋。」 (2)教師請學童根據自己的紀錄,在小組內輪流分享本次「戶外探索之旅」所觀察到的自然環境或人文環境。 (3)教師鼓勵學童相互回饋,並適時給予意見。 (4)當學童進行小組分享和討論時,教師宜巡視其間,並從旁適時予以指導。 (5)教師分配各小組展示「戶外探索之旅」的主題介紹海報,引導各小組將成員的觀察紀錄或資料運用於主題介紹海報上,並將各小組的「戶外探索之旅」主題介紹海報分別展示在黑板上。 (6)各小組海報展示完畢後,將留下一名代表擔任解說員,其餘成員可以小組行動的方式,到各小組的戶外教育主題展示海報去參觀。 (7)教師引導學童在參觀後給予回饋,方式參考如下: 1.請學童參觀完後,由小組討論各小組的優缺點,再輪流上臺報告。 2.準備便條紙或意見反應單,讓參觀的學童直接填寫,再讓各小組彙整意見表後,分析自己小組的優缺點。
(8)教師可將學童發表的內容稍加整理,並填寫於黑板上,待學童發表結束後,再進行歸納與回饋。 (9)進行體驗後心得分享,並引導學童進行體驗後的省思,可分為工作方面與親身體驗兩方面來探討: 1.工作方面 (甲).本組提供的展出效果如何?大家覺得怎麼樣? (乙).展演過程中我們小組的表現怎麼樣?有沒有可以改善的空間? (丙).以後再有類似的活動時,我們還可以怎麼做,才會有更好的表現? 2.經驗分享 (甲)體驗過程中,你對哪些事物或活動印象深刻?為什麼? (乙)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的文化呢? 3.教師把大家發表的內容加以整理、歸納。
三、總結活動 (一)教師引導學童省思下列問題,並探討可以付諸實踐的具體行動或方法。 (1)面對當地的飲食、服飾、住屋、藝術、信仰、祭典……你有什麼想法或看法? (2)對於當地特色的傳承有何看法和做法? (3)對於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維護有何看法和做法? (4)你覺得人文和自然景觀維護是誰的責任呢?你參與了多少?
(二)教師引導學童將實際參與戶外教育過程的觀察記錄寫成觀察心得報告。
|
(一)戶外教育活動分組時,因本班男生11人,女生9人,所以將男生分成三組,有二組為4人,有一組為3人;女生則分成二組,一組5人,一組4人,因戶外活動學生程度差異,不像其他考試科目那樣明顯,因此仍以學生自行分組為原則,以增加隊伍的向心力,如找不到組別的學生再由教師加以幫忙分組。 (二)分組共同完成戶外教育之旅主題介紹海報時,將運用探索主題海報製作分工表,協助各組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務,海報製作過程中並由教師加以考核,以避免僅少數學生在做,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 (三)海報製作的過程中,各組每位學生均需提共自己的戶外教育觀察記錄,所以每位組員均可說對小組有貢獻!而且最後每位學生均需完成自己的戶外教育觀察心得報告,並繳交給教師,所以不會產生有人混水摸魚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