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 信義國小 張淑屏教師
教科書版本 翰林 領域科目 自然科學
備課日期 2024-10-02 14:20:00 備課地點 401教室
授課日期 2024-10-03 15:20:00 授課地點 401教室
議課日期 2024-10-04 13:30:00 議課地點 401教室
學生人數 25 公開程度 僅校內公開
授課年級 4年級 授課班級 401
教學時間(分鐘) 40 教學策略/型式 探究實作教學,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適用年級 四年級 主要學習領域 自然科學 教學時間 80 分鐘 教學活動項目 體驗學習、發表討論 設計理念 核心素養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學習表現 ti-Ⅱ-1. 能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並運用想像力與好奇心,了解及描述自 然環境的現象。 學習內容 INc-Ⅱ-10. 天空中天體有東升西落的現象,月亮有盈虧的變化,星星則是有些亮有些暗。 單元目標 透過本課程讓學生認識月亮盈虧變化,並瞭解月相的成因。 議題融入 環 E1.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 評量方式 課堂參與、師生問答、上臺發表 教學準備 1.奔跑吧!月亮教學簡報 2.保麗龍球 3.高亮度的手電筒(教師自備) 4.月亮儀 DIY(超輕土、底座、竹筷、細鐵條、月相盤面卡、月相貼紙) 學生準備 - 教學程序 學生學習活動 教師注意事項 引起動機 ( 10') Ⅰ.月亮同不同? Q1.每天看到的月亮都一樣嗎? Q2.白天能不能看到月亮呢? Q3.月亮是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 1.學生在四年級上學期自然科之 課程中,第一個單元就是學習 月亮的觀察及月相,因此本單 元的學習在正規月相課程之前 進行時,重點則在引出學生的 想法即可,讓學生主動、積極發 表;而若是在正規課程學習後 進行本課程之教學,問答討論 便是以複習為主,可鼓勵學生 說得更清楚、更深入些。 2.若授課時,外面的天空恰巧有 月亮,強烈建議一定要帶學生 出去觀察,並討論觀察的結果。 4-2. 奔跑吧!月亮 2 探究活動 ( 50') Ⅰ.月相種類及成因 (1)月相種類及其發生時間: 項 次 月相名稱 發生日期 (陰曆) 觀察現象 1 新 月 (朔) 初一 2 眉 月 初三、初四 3 上弦月 初七、初八 4 盈凸月 十一、十二 5 滿 月 (望) 十五、十六 6 虧凸月 十九、二十 7 下弦月 廿二、廿三 8 殘 月 廿六、廿七 (2)月相成因: 說明陰地月系統相對於太陽的位置 變化,才造成月亮的陰晴圓缺現象。 月球繞著地球轉,同時也隨地球一 起繞太陽轉,因此三者的相對位置 會不斷變化。 月球本身不發光,地球上看到月球 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也會隨日月地 三者相對位置的改變而不斷變化, 因此產生不同月相。 1.承上,學生是否於正規課程中 已有學習月相概念的經驗,本 單元學習的重點將不盡相同, 教師可視班級的程度、好奇心 及參與來調整內容及深度;或 直接運用本單元教材融入自然 科教學。 2.搭配奔跑吧!月亮教學簡報檔 進行教學。 3.左表所列出的時間,除了「朔」 一定發生在初一外,其他月相 在每個月出現的時間略有前後 差異。 4.學生僅能從生活中觀察到月相 的變化,卻無法觀察到月相之 成因,因此建議教師按本教案 之建議,依序先進行月相種類 的認識、再進行月相成因的教 學,學生較易建立完整概念。 4-2. 奔跑吧!月亮 3 探究活動 月相定義: .新月(朔): 地日連線與地月連線夾角為 0° .上弦月: 地日連線與地月連線夾角為 90° .滿月(望): 地日連線與地月連線夾角為 180° .下弦月: 地日連線與地月連線夾角為 270°。 .其餘的四種月相,則介於以上兩兩 之間的 45°處。 模擬月相變化模型: 教師利用教室單面環境光源或高 亮度的手電筒來充作太陽光,再請 一位學生上臺,單手伸直拿著代表 月球的保麗龍球,原地自轉。 引導臺下學生仔細觀察球體,發現 其實永遠都是有一半的面積受光、 另一半未受光。 另外引導持球同學(地球的視角) 仔細觀察,當月球位置逐漸改變, 在地面上觀察到月球受光部分的 面積也在逐漸改變;由全部看不到 受光部分(朔)、慢慢看到受光面積 愈來愈大、直至看到整個受光面 (望);接著又看到受光面積漸漸減 少、直至完全看不到受光面(朔)。 可更換不同的學生上台操作、體驗 月相變化模型。 月相變化在生活觀察中的延伸運用: 可判斷方位。如:傍晚時看到月亮 之亮面指向太陽落下的西邊;滿月 在傍晚時分從東方升起。 可判斷當下的時間。如:滿月升起 時,大約是傍晚 6 點。 可初步判斷當天的陰曆日期。如: 在傍晚時看到月亮,即可知是陰曆 上旬的時間,再配合月亮光亮面的 面積,來推測當天的陰曆日期。 5.在進行月相成因教學前,教師 可先將教室燈光關閉,檢視教 室是否有足夠之單側環境進光 可模擬月相變化之太陽光源。 如果足夠,則不需準備手電筒, 直接以該環境光源來作為太陽 即可;若效果不夠明顯、或活動 當天天候不佳時,則需先準備 亮度高的手電筒來充當太陽, 以利教學活動之進行。 6.進行月相成因教學時,可同時 利用教學簡報、模型交錯進行, 以協助學生理解。 7.學生手持保麗龍球時,除手臂 盡量伸直外、還需要稍微舉高 過頭,主要是避免原地自轉時 自己身體的陰影遮蔽了光源的 方向(這樣就會變成月食了)。 8.多讓幾位學生體驗操作模型, 除了可協助操作者及其他從旁 觀察的同學理解月相成因外, 教師亦可在其操作月球轉動的 過程中複習月相名稱。 9.配合教學簡報及模型協助學生 理解,在同一天當中因地球也 會傾斜自轉,上弦月及下弦月 之亮面看起來會轉向,因此需 藉由觀察到的時間、及亮面的 方向來辨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