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 信義國小 蕭佩姍教師
教科書版本 | 自編 | 領域科目 | 數學 |
---|---|---|---|
備課日期 | 2025-10-08 09:25:00 | 備課地點 | 610教室 |
授課日期 | 2025-10-13 10:30:00 | 授課地點 | 610教室 |
議課日期 | 2025-10-13 13:30:00 | 議課地點 | 610教室 |
學生人數 | 30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6年級 | 授課班級 | 610 |
教學時間(分鐘) | 40 | 教學策略/型式 | 跨領域(含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教學 |
🧾 教案設計:比與比值-認識比值(含迷思概念)
一、課程基本資料
-
學科:數學
-
年級:國小六年級
-
版本:翰林版
-
單元名稱:比與比值
-
課次主題:認識比值
-
授課節數:第 1 節(40~45 分鐘)
二、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
-
認識「比值」的定義與表示方式。
-
將比轉換為比值,並以分數或小數形式表示。
-
理解比與比值的差異。
-
辨識並釐清常見迷思概念。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
教學重點:
-
比值的定義(前項 ÷ 後項)
-
比值的表示方式(分數、小數)
-
比與比值的差異
-
-
教學難點:
-
理解「比」是關係,而「比值」是計算結果
-
四、迷思概念設計
迷思概念:
「比的前項和後項可以互換,計算比值的時候順序不重要。」澄清策略:
讓學生實際操作:例如 4:2 和 2:4 比值分別是?
強調「比是有方向性的」,前項 ÷ 後項 與 後項 ÷ 前項 結果不同。
與生活連結:每人分到的糖果量不同,順序會影響意義。
五、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階段 | 教學流程 | 學生活動 | 時間 |
---|---|---|---|
引起動機 | -
問:你喝過1:3的果汁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引導觀察生活中的比(速率、濃度、價格) |
口頭發表、分享經驗 | 5 分鐘 |
發展活動1-比值的定義 | - 定義比值:比的前項
÷ 後項 - 範例:6:3 → 6 ÷ 3 = 2 - 表示方式:分數、小數 |
書寫筆記、口頭發表 | 10 分鐘 |
發展活動2-概念澄清/迷思引導) | - 出示兩個比:4:2
和 2:4 - 問學生:它們一樣嗎?比值呢? - 實際計算並討論結果 - 引導理解:順序不同,比值會不同 |
小組討論、發表想法 | 10 分鐘 |
發展活動3-概念鞏固與應用 | -
題目演練: 1. 計算比值 2. 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比值(速率、價格) - 舉例:走300公尺花5分鐘,1分鐘走多少?(比值應用) |
獨立或小組計算、口頭發表 | 10 分鐘 |
綜合活動(總結與回饋) | -
提問總結: 1. 什麼是比值? 2. 比與比值有何不同? 3. 計算比值時要注意什麼? - 指派課本習題為作業 |
分享心得、個人紙筆練習 | 5 分鐘 |
六、評量方式
-
口頭問答:比值定義與迷思澄清
-
操作評量:課堂練習題、小組活動回饋
-
書面評量:課後練習與作業完成情況
七、板書建議
八、延伸活動(可選)
-
調配飲料比例實驗(如果汁1:2、1:3)並比較味道
-
日常生活中的比值觀察任務:請學生回家找三個生活中用到比值的例子(如:每小時時薪、公里/每升油耗等)
觀課者(1)
學校單位 | 觀課者 | 申請時間 | |
---|---|---|---|
信義國小 | 鄭名媖教師 | 2025-09-30 15: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