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 明德國中 唐瑜教師
教科書版本 | 康軒 | 領域科目 | 數學 |
---|---|---|---|
備課日期 | 2025-10-08 13:00:00 | 備課地點 | 正心樓二樓導辦 |
授課日期 | 2025-10-13 13:00:00 | 授課地點 | 807教室 |
議課日期 | 2025-10-15 13:00:00 | 議課地點 | 正心樓二樓導辦 |
學生人數 | 20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8年級 | 授課班級 | 807 |
教學時間(分鐘) | 45 | 教學策略/型式 | 探究實作教學,其他 |
一、
教學目標
-
認知目標::
-
理解二次方根(平方根)的定義。
- 認識非負數存在兩個平方根的性質。
-
掌握基本平方根的計算與化簡。
-
認識平方根符號的意義與使用。
-
理解二次方根(平方根)的定義。
-
技能目標::
-
能夠進行簡單的二次方根計算。
- 能應用二次方根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能夠進行簡單的二次方根計算。
-
情意目標::
-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與討論。
二、
教學對象
- 國中二年級學生。
三、
教學過程
-
-
實例引導:: 提供一個正方形面積為16
平方公尺,詢問其邊長為何? 藉此引導學生思考「哪個數自乘後得到16?」。
-
生活連結:: 探討生活中哪些事物與平方根有關,例如計算面積或進行平方根運算。
-
實例引導:: 提供一個正方形面積為16
平方公尺,詢問其邊長為何? 藉此引導學生思考「哪個數自乘後得到16?」。
-
-
平方根的定義:: 介紹「平方根」的定義,即為一個數的平方為該數時,此數稱為原數的平方根。
-
平方根的表示法:: 引入「根號」符號表示平方根,例如√16 =
4,並解釋「√」符號的意義。
-
平方根的性質:: 教導學生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一個正根,一個負根),例如4
的平方根是2 和-2。
-
平方根的定義:: 介紹「平方根」的定義,即為一個數的平方為該數時,此數稱為原數的平方根。
-
-
基礎練習:: 練習求一些數字的平方根,如9、25、100
等。
-
實際問題應用::
- 幾何應用:: 結合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與面積計算,讓學生練習找出邊長。
-
化簡根式:: 透過例如√125 的化簡練習,教導學生如何提取平方因子,例如√125
= √(5×5×5) = 5√5。
-
基礎練習:: 練習求一些數字的平方根,如9、25、100
等。
-
- 課堂問答:: 透過提問方式,評估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
隨堂練習:: 設計簡單的練習題,評估學生計算平方根的能力。
-
問題解決:: 提供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評估其應用能力。
四、
教學資源與方法
-
活用白板、教科書、教具等。
-
採用啟發式教學,多鼓勵學生提問和討論,結合實例說明,引導學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