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 暖暖國小 彭雪峯 (Xue Feng)校長
教科書版本 | 自編 | 領域科目 | 社會-歷史 |
---|---|---|---|
備課日期 | 2022-12-08 08:10:00 | 備課地點 | 會議室 |
授課日期 | 2022-12-15 08:40:00 | 授課地點 | 501教室 |
議課日期 | 2022-12-15 09:35:00 | 議課地點 | 會議室 |
學生人數 | 15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5年級 | 授課班級 | 501 |
教學時間(分鐘) | 40 | 教學策略/型式 | 跨領域(含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教學 |
一、教學設計
課程設計的脈絡 |
||||||
再現白米甕仙洞風華,深化在地關懷力。透過仙洞地區白米甕砲台等歷史,鑑古知今涵養 學生對家鄉及國家的關懷,繼而建構社區文化觀點,帶領學生行動付出、關懷社區。 |
||||||
課程目標 |
教學內涵 |
|||||
尋訪歷史遺跡、雲遊砲台奇緣 |
帶領學生實地走訪白米甕砲台與紀錄,了解砲台位置與歷史,從 在地出發,連結自我生命與土地情感,啟發學生好奇心、探索力,體驗學習的喜悅,增進自我價值感,積極致力於生態永續、文化 發展等生生不息的共好理想。 |
|||||
年段 |
核心素養 |
學習目標 |
年級 |
學習任務(對應的學習表現) |
|
|
低年級 |
生活-E-C1 社-E-A2 |
探索力用感官體驗、語言、手繪的紀錄與溝通方式,傳遞對在地記憶與情感。 |
一 |
能透過「白米甕砲台五感遊」學習單,認識校園社 區與白米甕砲台周邊環境。
|
|
|
二 |
能繪製在地傳說故事繪本,知曉白米甕名稱的由來 並進行故事改編。 |
|
||||
中年級 |
生活-E-C2 藝-E-B3 |
思考力透過實地踏,思考砲台在古今歷史中的不同定位與意義 |
三 |
能親自參與白米甕砲台巡禮,欣賞古蹟風華並分享 心得。
|
|
|
四 |
能小組發表與繪製砲台陣地圖,進而發掘砲台差異 與特色。 |
|
||||
高年級 |
藝-E-C2 資-E-B2 |
發表力學習導覽方式與3D製作砲台模型,提供學生在口述導覽時也能搭配實體模型的解說。 |
五 |
能蒐整基隆古砲台資訊,了解砲台造型功能與差異 並製作3D砲台模型。 |
|
|
六 |
能運用3D砲台模型與導覽手冊,以生動及深刻的導 覽方式介紹砲台場景與文史。 |
|
||||
二、方案教學與內涵
課程理論 |
跨領域 |
教學媒材 |
Eden-問題導向模式 Dewey-做中學理論 Vygotsky-鷹架學習理論 |
生活課程、彈性學習、社會領域、資訊議題 |
學習單、電腦教學、實地踏查、平板 |
教師創新教學方法 |
學生的學習策略 |
1. 情境教學法
|
學生實際踏查經驗分享與溝通、用五感去體驗認識周遭環境。
|
2. FORT砲台教學模式 |
了解砲台文史,發現問題與差異性、分析思考、經驗分享與討問、統合 歸納與實作。 |
三、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
課程主軸 |
實施年級 |
主題 節數 |
學習內容 |
學習表現 |
倚 古 砲 風 華 |
一 |
巍巍古炮台
|
1.透過師長及社區耆老介紹認識校園周邊環境。 2.實地踏查白米甕砲台,認識周遭景觀。 |
1.能以感官和知覺探索學 校社區環境。 2.能完成學習單,記錄踏 查的觀察與想法。 |
二 |
巧繪古炮台 |
1.透過師長的解說在地傳說故事,認識「白米甕」地名的由來。 2.繪製「白米甕傳奇故事」繪本,改編故事內容。 |
1.能利用在地故事進行繪 本創作編寫。 3. 理解與欣賞同學的繪 本之美與異同 |
|
三 |
尋幽古砲台
|
1. 砲台實境踏查,了解砲台的文史背景。 2. 探索砲台設置與地緣的關係,發表分享觀察心得。 |
1.能知道白米甕砲台的文 史背景。 2.能說出地緣環境與砲台 設置的關係。 |
|
四 |
訪勝古砲台 |
1. 觀察認識砲台景觀建築,了解砲台建物內部構造及功能。 2. 分組繪製「砲台陣地」圖,並上台發表構想與心得。 |
1.能繪製砲台陣地海報。 2.能發表砲台陣地的設計 概念。 |
|
五 |
探秘古炮台
|
1. 蒐整基隆古砲台資訊並比較造型上的差異與構造功能。 2. 結合3D列印繪圖方式創建樣式豐富的砲台造型。 |
1.能運用網路資訊彙整比 較砲台相關知識。 2. 能繪製3D列印砲台模型。 |
|
六 |
解構古炮台
|
1. 參與文化局「小小砲台導覽解說員培訓活動」,深度認識砲台文史,並學會導覽的技巧。 2. 進行砲台導覽發表,結合3D砲台模型、導覽手冊與道具操作的方式,學會更生動靈活的導覽技巧。 |
1.能進行砲台文史導覽介紹。 2.能切合主題做生動與深 刻的描述,引發思考與回饋 |
|
教學評量 |
1. 實地訪查 2.寫學習單3. 團體發表4.實際創作5.作品創作6.分享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