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 建德國小 陳俊光教師/事務組長
教科書版本 | 自編 | 領域科目 | 健康與體育-體育 |
---|---|---|---|
備課日期 | 2025-10-07 09:00:00 | 備課地點 | 辦公室 |
授課日期 | 2025-12-03 10:25:00 | 授課地點 | 健體二 |
議課日期 | 2025-12-03 14:00:00 | 議課地點 | 辦公室 |
學生人數 | 24 | 公開程度 | 僅校內公開 |
授課年級 | 2年級 | 授課班級 | 207 |
教學時間(分鐘) | 40 | 教學策略/型式 | 其他 |
114學年度基隆縣(市)東光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表1、教學觀察(公開授課)-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陳俊光__任教年級:__二年級__任教領域/科目:健體 回饋人員 : 崔亞騏__任教年級: 三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健體 備課社群: (選填) 教學單元:我是運動高手(羽球拍接力)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114_年10_月7日 地點:辦公室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_114_年_12_月__03日 地點健體二 |
|||||||||||||||||||||||||||||||||||||||||||||||||||||
一、學習目標 (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1. 能瞭解持羽毛球拍運送物體的平衡要領,並做到穩定地用球拍承載及移動羽毛球或小球。 2. 能學習與隊友協調「拍傳拍」的傳遞時機與方法,並在活動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3. 能養成遵守公平原則的態度(如掉球撿回),並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 4. 能瞭解性別平等之意涵及做到尊重異性,並與之合作學習的態度。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Cb-Ⅲ-1:運動安全教育、運動精神與運動營養知識。(強調持拍移動的安全,以及公平競賽的運動家精神。) · Hd-Ⅲ-1:守備/跑分性球類運動基本動作及基礎戰術。(將此視為移動性協調與基礎團隊傳遞的應用。) 教學設計目標透過羽毛球拍運送不同物體(羽毛球與小球)的接力賽,訓練二年級學生的手眼協調與身體平衡能力,並透過公平的分組機制和「拍傳拍」的困難任務,培養團隊合作、公平競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學生經驗 (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先備知識· 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跑步與移動能力,以及初步的手部抓握與控制能力。 · 學生對羽毛球拍有初步認知,並能理解「排隊」、「報數」與「蹲下」等指令。 複習舊經驗·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帶領學生徒手模仿持拍、輕放的動作,喚起其對手部精細動作控制的注意。 · 再次強調排隊、報數及聽從指令的重要性,為接下來的分組活動做準備。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1. 異質分組與性別合作:採男女混合且人數公平的編組方式,鼓勵學生在遊戲中尊重異性,並共同完成任務,促進性別平等觀念。 2. 團隊決策:小組成員需在每場賽前自行討論並決定最佳棒次,並嘗試溝通協調「拍傳拍」的最佳角度與時機。 3. 主動觀察與修正:學生透過觀察自己與隊友在運送不同物體時的表現,立即調整移動速度、持拍高度和傳遞方式,體會「慢即是快」的原則。 4. 公平原則實踐:在比賽中,即使落後,也需遵守掉球撿起、拍傳拍等規則,實踐「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1. 操作評量 (Operational Assessment): · 學生能熟練地持羽毛球拍,在不掉球的情況下完成單趟繞錐折返的任務。(呼應技能 3c-Ⅲ-1) 2. 實作評量 (Practical Assessment): · 小組成員能否在傳遞環節,成功執行「拍傳拍」且不使用手,有效率地完成接力任務。(呼應技能 3d-Ⅲ-3) · 小組能否在最後一位完成後,全體依序排好並蹲下,展現團隊合作的執行力。(呼應核心素養 健體-E-C2) 3. 口頭評量 (Oral Assessment): · 在綜合活動時,學生能否正確回答運送羽毛球和小球時,持拍手法的差異或傳遞成功的關鍵。(呼應認知 1d-Ⅲ-1, 1d-Ⅲ-3) 4. 觀察評量 (Observational Assessment): · 觀察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遵守規則(如掉球馬上撿起),並在傳遞失誤時給予隊友鼓勵,而非責備。(呼應情意 2c-Ⅲ-1, 2c-Ⅲ-2) · 觀察學生在分組調整與競賽過程中,是否能展現尊重異性與公平競賽的態度。(呼應學習目標:瞭解性別平等之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