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 建德國小 陳俊光教師/事務組長
教科書版本 自編 領域科目 健康與體育-體育
備課日期 2025-10-07 09:00:00 備課地點 辦公室
授課日期 2025-12-03 10:25:00 授課地點 健體二
議課日期 2025-12-03 14:00:00 議課地點 辦公室
學生人數 24 公開程度 僅校內公開
授課年級 2年級 授課班級 207
教學時間(分鐘) 40 教學策略/型式 其他

114學年度基隆縣()東光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1、教學觀察(公開授課)-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陳俊光__任教年級:__二年級__任教領域/科目:健體

回饋人員 : 崔亞騏__任教年級: 三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健體

備課社群:           (選填) 教學單元:我是運動高手(羽球拍接力)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114_10_7日 地點:辦公室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_114__12___03日 地點健體二 

一、學習目標 (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1.  能瞭解持羽毛球拍運送物體的平衡要領,並做到穩定地用球拍承載及移動羽毛球或小球。

2.  能學習與隊友協調「拍傳拍」的傳遞時機與方法,並在活動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3.  能養成遵守公平原則的態度(如掉球撿回),並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

4.  能瞭解性別平等之意涵及做到尊重異性,並與之合作學習的態度。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代碼

具體內涵 (針對本課程活動)

健體-E-A1

具備良好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的習慣,透過持拍移動,提升身體的平衡感與手眼協調能力。

健體-E-A2

具備探索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問題的思考能力,能觀察並調整持拍運送不同物體(羽毛球、小球)的方法,以解決掉落與傳遞的挑戰。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學習與異性組員協調傳遞方式,遵守公平原則(如調整人數),並在團隊遊戲中展現合作、鼓勵與同理心。

學習表現

項目

代碼

學習表現具體要求 (配合二年級學生的行為)

認知

1d-Ⅲ-1

了解並能說出持拍運送物體時,保持平衡速度控制的關係,以及不同物體的運送差異。

1d-Ⅲ-3

理解接力賽的規則和「拍傳拍」的策略要領,並能運用於實際傳遞中。

情意

2c-Ⅲ-1

表現基本的運動精神與道德規範,遵守競賽規則(掉球撿回、不能用手傳遞)。

2c-Ⅲ-2

表現同理心,積極鼓勵隊友,並與組員溝通傳遞的時機和方式。

2c-Ⅲ-3

表現積極參與、接受挑戰的學習態度,樂於嘗試用球拍運送不同物品。

技能

3c-Ⅲ-1

能穩固地用羽毛球拍承載羽毛球或小球,並在移動中保持身體協調與控制。

3d-Ⅲ-3

透過嘗試與實踐,找到將物體從自己的球拍無手傳遞給隊友球拍的最佳方法。

行為

4c-Ⅲ-2

觀察並檢視自己與隊友在不同器材(羽毛球、小球)運送時的表現,並進行調整。

學習內容

·         Cb-Ⅲ-1運動安全教育運動精神與運動營養知識。(強調持拍移動的安全,以及公平競賽的運動家精神。)

·         Hd-Ⅲ-1:守備/跑分性球類運動基本動作及基礎戰術。(將此視為移動性協調基礎團隊傳遞的應用。)

教學設計目標

透過羽毛球拍運送不同物體(羽毛球與小球)的接力賽,訓練二年級學生的手眼協調與身體平衡能力,並透過公平的分組機制和「拍傳拍」的困難任務,培養團隊合作、公平競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學生經驗 (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

先備知識

·         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跑步與移動能力,以及初步的手部抓握與控制能力。

·         學生對羽毛球拍有初步認知,並能理解「排隊」、「報數」與「蹲下」等指令。

複習舊經驗

·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帶領學生徒手模仿持拍、輕放的動作,喚起其對手部精細動作控制的注意。

·         再次強調排隊、報數及聽從指令的重要性,為接下來的分組活動做準備。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步驟

流程與內容

策略與重點 (針對二年級學生)

1. 準備活動

做操 (5 分鐘)

動作確實,確保安全:帶領學生進行全身性伸展,特別加強手腕、手臂及下肢的活動度。口頭提醒持拍時手腕應保持穩定。

2. 分組活動

男女分列排隊報數與調整 (5 分鐘)

強調公平,參與感1. 男女各排一排,依序報數。 2. 第一次報完數後蹲下(或起立)。 3. 第二次從隊伍後方報數,並起立(或蹲下)。 4. 教師依總人數,宣布由哪個號碼的學生多跑一趟,或安排教師/小幫手參與,以達成兩組人數完全公平

3. 講解與示範

規則說明與要領示範 (5 分鐘)

視覺化與簡化規則1. 講解器材:小型角錐(路線)、羽毛球拍、羽毛球、小球。 2. 示範正確的持拍姿勢(手心向上,輕拿穩固)。 3. 示範掉球處置(必須停下、撿起、放穩再跑)。 4. 重點示範:「拍傳拍」:教師與助教示範如何不用手,讓物體從一個拍面安全滾(滑)到另一個拍面。提醒二年級學生:「傳遞時要像樹一樣站穩!」

4. 發展活動

三輪接力賽 (共約 15-20 分鐘)

漸進式挑戰,鼓勵合作a. 賽前小組討論 (1 分鐘):討論棒次與傳遞策略。 b. 第一輪 (羽毛球):訓練輕巧與穩定。倒數五秒後開始。三戰兩勝。 c. 第二輪 (小球):訓練平衡與拍面水平。三戰兩勝。 d. 第三輪 (決勝局):可由教師選擇使用小球或羽毛球,進行最終決勝。

5. 綜合活動

回饋與整理 (5 分鐘)

反思與讚美1. 詢問學生:運送羽毛球和小球有什麼不同?哪一個比較容易傳遞? 2. 表揚展現運動家精神(如鼓勵隊友、遵守規則)的小組。 3. 提醒學生收拾器材,並進行簡單的緩和運動。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1.  異質分組與性別合作:採男女混合且人數公平的編組方式,鼓勵學生在遊戲中尊重異性,並共同完成任務,促進性別平等觀念。

2.  團隊決策:小組成員需在每場賽前自行討論並決定最佳棒次,並嘗試溝通協調「拍傳拍」的最佳角度與時機。

3.  主動觀察與修正:學生透過觀察自己與隊友在運送不同物體時的表現,立即調整移動速度、持拍高度和傳遞方式,體會「慢即是快」的原則。

4.  公平原則實踐:在比賽中,即使落後,也需遵守掉球撿起拍傳拍等規則,實踐「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1. 操作評量 (Operational Assessment):

·         學生能熟練地持羽毛球拍,在不掉球的情況下完成單趟繞錐折返的任務。(呼應技能 3c-Ⅲ-1

2. 實作評量 (Practical Assessment):

·         小組成員能否在傳遞環節,成功執行「拍傳拍」且不使用手,有效率地完成接力任務。(呼應技能 3d-Ⅲ-3

·         小組能否在最後一位完成後,全體依序排好並蹲下,展現團隊合作的執行力。(呼應核心素養 健體-E-C2

3. 口頭評量 (Oral Assessment):

·         在綜合活動時,學生能否正確回答運送羽毛球和小球時,持拍手法的差異傳遞成功的關鍵。(呼應認知 1d-Ⅲ-1, 1d-Ⅲ-3

4. 觀察評量 (Observational Assessment):

·         觀察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遵守規則(如掉球馬上撿起),並在傳遞失誤時給予隊友鼓勵,而非責備。(呼應情意 2c-Ⅲ-1, 2c-Ⅲ-2

·         觀察學生在分組調整與競賽過程中,是否能展現尊重異性公平競賽的態度。(呼應學習目標:瞭解性別平等之意涵